鼠头鸭子是唯一涨价的,买不到了。

查看全文>>
大陆方操盘的工业收藏品市场特有的沉不住气。
工业收藏品的价值来自于人为制造的稀缺性,也就是稳定的总量控制,无论是潮玩,还是鞋子,TCG卡,都会刻意的强调发售量有限,且不会复刻,以制造稳定的稀缺共识。
但是不复刻是不可能的,一个IP很少会有诸如宝可梦这样的体量、多样性和资源,在一圈转完新鲜感无法维持的时候,总会想到复刻经典的、已经经过二级市场验证的款式来圈钱。
一个常见的,聪明的做法,就是人为的制造一点点区别。
以球鞋为例,颜色深浅调整,五金的配色调整,以及一些标识的增减,用以和不同年份的复刻进行区分,这样既确保了二级市场的价格稳定,又可以以极高的确定性发售“新款”。
理论上球鞋也好,labubu也好,TCG卡牌也好,都是非常简单的工业品,只要不在乎成本,非洲国家都可以制造,所以除了自己区分版本,控制产量,品牌方和运营方也会持续的打击盗版,树立正品的形象,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明星带货来扩大品牌认知。
这类工业收藏品最大的定价基础,不在于工艺/故事和艺术性,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批量复制的,最大的定价基础,就是由品牌方/运营方承诺的版权管理和人为的稀缺性保障。鲜有运营方可以蠢到在一级市场多次投入相同的品类,这无疑是自己砸自己饭碗的事情。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旦这些工业收藏品涉及到大陆地区单独运营,或者由大陆公司主导运作,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蠢事,为了销量莫名其妙的复刻大热款,结果就是因为运营方/品牌方的信用崩塌,二级市场的“稀有”共识被品牌方亲自砸烂,二级市场快速降温,价格迅速暴跌。不仅冲击当前的市场,在后续的产品发售过程中,稀缺性会受到市场的质疑,导致对稀缺的定价缺失。
在Labubu翻车前,2022年9月,作为全球最大的IP的宝可梦,带着在北美日本市场运营的成功经验,正式将全球3大TCG卡牌之一的PTCG(宝可梦集换式卡牌)中文版引入大陆。
PTCG依靠宝可梦这个巨大的IP资源,以及多年的比赛、线下道馆运营,以及良好的货量控制和二级市场维护,一直以来牢牢的占据PTCG市场前三的位置。无论是36万刀一张出圈的初版增火龙,还是3800万日元成交的宝可梦插画师。都是对The Pokemon Company对tgc运营的肯定。
但是PTCG一到了大陆,就来了一次超级大翻车。
由于PTCG的受众宅男为主,且女性也不排斥可爱的卡片,所以罕见度高的女性角色卡(高罕妹卡)往往受二级市场热烈追捧。典型的就是宝可梦日月时期的女主莉莉艾。叠加此时日本市场另一大巨头游戏王因规则改变而逐渐衰落,2020年口罩原因TCG市场由打牌进入收藏市场,这张日版SM4+补充包的全图的莉莉艾,也顺势从6000日元一张一路暴涨至20万日元一张。
由于有了日版市场的经验,宝上海在国内发售的时候玩了一手心眼,既然二级市场如此追捧,那么,为什么钱要给二级市场赚,我能不能赚?
答案是能,因为TCG卡牌发售存在多种方式。
传统的补充包方式,就是类似于盲盒形式,约定概率,然后全盲出售。
但是,也可以礼盒的方式进行销售,礼盒除了补充包和一堆经典时尚小垃圾,还会附带一张确定的高罕卡,一般礼盒会围绕这张高罕卡定价,其他都相当于赠品。于是,就可以用普通补充包几十倍甚至百倍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把利润从二级市场转移一部分到运营商口袋里。
本着有钱不赚猪头三的精神,宝可梦上海把莉莉艾从本该属于他的盲包(日版补充包SM4+)中单独抽出来,在22年11月11日光棍节,以1111元的价格向广大宅男“限量”派发了他们的纸片人老婆。
日版的火热,加上本身十分可爱的角色,该礼盒不出意外的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经过第三方机构评级鉴定的完美品相卡迅速飙升至6000元,一度突破了8000元。
这本该是个皆大欢喜的ending,运营方通过盲盒变明包的方式从二级市场瓜分了利润,二级市场也因为完全透明的存量和获得成本保障了溢价的基础,部分玩家也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直接从一级市场获得心爱的卡牌。
但是,没曾想,2023年2月17日,宝可梦(上海)玩具有限公司宣布再次发售此礼盒,是目前简体中文版集换式卡牌唯一销售两次的商品。
再版的行为造成了部分玩家的质疑,虽然没有当即引发市场崩溃,但是也给运营方的口碑衰退打下伏笔。
随着24年初大环境的衰退,简中PTCG市场也彻底崩盘,彻底失去金融价值的简体中文版卡牌再次回归了打牌佬这个狭窄封闭的空间里,但集换式卡牌名字里的T(Trading)还是十分刺眼的放在那里。
讲完了宝可梦的故事,Labubu的结局,我猜炒过鞋玩过暴力熊玩过蒙奇奇的80 90后一定不会陌生。
Labubu不会消亡,Labubu传递的解构主义观念也不会褪色,但是作为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属性,大多数工业收藏品都走不到最后,除非你可以忍受20年的资金占用,把这些工业收藏品,变成工业古董,然后赌20年后,Labubu能从一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竞品中杀出来,展现其历史价值。
谁又能看得准呢。唯一能确定的是,人类天生是厌恶不对称风险的,也讨厌延迟满足,20年暴富的反面是20年等待直接归零,大多数人都不会大仓位的参与这样的选择。
不过说到底毕竟还是挺好看的,没事有货了正价去抽一个,也是对抗这个下行时代的一味良药。
祝各位玩得开心。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曾经的操盘手,如果要做到市场价格随我心意所动,关键的能力不是技术(信息时效大于技术驱动)、也不是资金(筹码控制力决定价格杠杆),核心是流动性筹码的收放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控盘!
我今天从就来讲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Labubu突然加大供货,并开启非现货线上预售,代表了什么?
在分析前,我说个答案,市面上的社团和操盘手准备炒“Craybaby”了,前段时间,嘉御的卫老板也帮这个IP预热过了,所以,大规模炒作时间很可能在9月左右(工厂Labubu补货完毕),等这波接盘结束,就要切换IP,不然树大招风,真做实“金融盘”的话,后续影响不小!此外,要理解市场这次的现象,建议大家再理解下泡泡玛特创始人下王宁的《无用商品经济学》
一.Labubu:“无用商品”如何从稀缺溢价到过剩贬值!
当一个大宗商品,突然流动性供给大规模增加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庄家要么在做空市场赚钱,要么就是在高位派发,抽离流动性!当然,从企业的角度一定是:“为了避免影响普通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我们进行了发售环节的优化,正式开启线上预售,让更多人能够买到。”
但从金融的角度看,泡泡玛特目前正进行的规模化补货,将Labubu 3.0 系列预售期延长至 3 个月等方式,就是为了把原本稀缺的隐藏款 “本我” 从 “限量收藏品” 变为 “可批量获取的商品”!
这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市场价格带,出清“金融控盘风险”,而市面上大量的核心炒家和供货商早就已经在高位开始出清库存,泡泡玛特的董事长屠铮也在高位减持了21亿股票!
泡泡玛特采用预售制后,其核心工厂也在由大规模供应,转变为预约定量的柔性供给,这样的话工厂就能进行科学排期,为下一款商品做足上线空间,而“Labubu”等“过热商品”的流动性风险正直接下穿道终端接盘消费者!
从市场终端看也是如此,在一些二手平台,目前Labubu3.0一端(整盒内含6个盲盒)普遍挂价仍在1500元以上,有的甚至挂价到2800元,但在黄牛群中,随着预售开启,Labubu3.0系列价格下探,大家普遍出价在650元至800元收一端(整盒内含6个盲盒),也有卖家出价1200元出自己手中抢来的预售,但无人响应,群内有人接话说:“已经崩盘了,700元至800元可收。”有黄牛表示,随着离预售日期越来越远,其给出的报价也递减。
从股票的角度看,如果一个股票今年做了“要个”,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其都不太具备“炒作”的空间了!
从行为经济学学角度看,消费者对 Labubu 的需求本质是情感价值 + 投机价值的混合体。补货前,隐藏款 “本我” 因 0.5% 的极低概率和明星带货,被赋予 “社交货币” 和 “投资标的” 双重属性,二手价一度飙升至 4621 元。但补货后,消费者预期从 “稀缺抢购” 转为 “未来可低价获得”,投机性需求就瞬间消失!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怜的是那些量化黄牛,LABUBU毕竟不是证券市场,当这些黄牛通过抢单软件实现毫秒级抢购,幻想继续规模化囤积 Labubu 后,再溢价 10-30 倍转售,却不知自己已经深中“局中局”。
泡泡玛特的非规律性补货后,黄牛手中的存货因价格暴跌无法变现,单日亏损数万元成为常态。这种 “囤货逻辑失效” 直接引发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
这里有一个行业常识:做二手奢侈品的人是永远没有现金流的,因为这个生意本质就是靠现金流堆货吃价差!
Labubu 事件再次证明,潮玩行业难以逃脱IP 五年衰退周期的魔咒,泡泡玛特通过IP 多元化衍生业务,虽然可以延长 Labubu 的生命周期,避免重蹈 Molly 的覆辙,但作为一个IP公司,其估值可没法靠一个不能再被炒作的商品高估!
不过,好在泡泡玛特已经基本垄断了中国的潮玩设计圈,其IP模式都是批量低成本,然后高价“金融盲盒”,只要有可能,其还会不断复制Labubu,直到炒作周期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高,接盘的人越来越少!
最后,99%的“金融盘结局”都是:供给扩张打破稀缺性、投机泡沫破裂引发价格回归、监管介入重塑市场秩序的三重奏现象,这印证了经济学中 “价格由供需决定” 的基本原理,也揭示了潮玩行业 “非理性繁荣” 背后的脆弱性。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这鬼东西价格涨那么高本身就是神经。以前炒的翡翠也好文玩也好,本身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除非造假,不然好的原矿就这么多,流传下来的古物就这么多,有人出高价我还可以理解;邮票也属于工业品,但邮票是国家发行的,就跟绝版货币一样,不可再生属性勉强也算有。
毛绒娃娃这种生产线一开成千上万造的,哪儿有什么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你但凡学奢侈品营销,这个包是80岁老工匠戴着眼镜亲手选皮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都还算有点匠心成分呢?
毛绒玩具——啊???
查看全文>>
接下来的几个月,是你一生一次的机会。
你要谢绝一切饭局,放弃一切娱乐,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要约会,不要度假,100%专注在labubu上,抓住你一生难得的一次机会。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王宁的商业逻辑
完美实现一石二鸟
黄牛多年来通过bot与人力的结合 垄断各类热门商品一级市场的货量 从而实现在二级市场的丰厚利润
大部分品牌方都因为热门产品本身的限量定位 或者供应链的速度不够 对黄牛这一行为无可奈何 这么一来 品牌在被骂的同时也赚不到二级市场巨大的利润
王宁这一波面对Labubu的热度 没有像曾经的限量球鞋一样按部就班 也没有按照传统的营销方式一样小心翼翼保护“限量稀有性” 而是直接选择在热度和市场需求最顶峰的时候直接拉满供应链来大幅提升供货量 甚至选择了“期货”的售卖模式
这样一来 原本二级市场留给黄牛的利润 迅速被popmart直接在一级市场抢回 并且也让公司和品牌方尽可能规避了消费者“恶意控量” “喜欢的人买不到”之类的控诉
对黄牛来说 popmart如此砂伐决断的执行力配合上强大的供应链 完全是出乎意料的打法 尽管他们依然扫掉了很多货 但利润已经被迅速压缩 并且由于市场需求被迅速满足 甚至出现了官方类期货操作 黄牛的囤货力度和决心也已经大不如前
本质上王宁很清楚 Labubu这一股的热度 并不是多年经营操作和草蛇灰线的布局 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在一起的机会 他没有任何犹豫 直接将收益最大化
查看全文>>
一个非常典型的郁金香泡沫
一般这种泡沫,也就持续两三年。但是随着网络世界的加速传播效应,泡沫破的更快了。
荷兰郁金香泡沫是17世纪荷兰发生的一场著名的金融投机事件,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泡沫经济案例。
原产于小亚细亚的郁金香,16世纪末传入荷兰,由于其独特的美感和稀有性,在经济发达的荷兰城市迅速成为贵族和富商追捧的奢侈品,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郁金香球茎繁殖周期长,种子需要3到7年才能开花,短期供应有限。
有些郁金香被病毒感染后出现特有的条纹,更是稀有品种,如最有名的“永远的奥古斯都”,被炒到了天价。
投机者看到有利可图,开始囤积居奇。起初一个普通郁金香球茎值一只鸡,到1634年,已经得用公牛来衡量了,比如一株“Childer”品种售价1600荷兰盾,相当于4头公牛;名为“总督”的球茎值30头公牛
1637年,“永远的奥古斯都”球茎价格高达6700荷兰盾,可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买下一座豪宅。此时荷兰人均年收入约150荷兰盾,相当于45年的收入。折算成今天北上广收入,相当于花400万买个和洋葱差不多的花球茎!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人疯狂参与。
郁金香球茎的稀缺,导致他们没有实物,就创造出期货,合约在不同的投机者手中频繁转手。
1637年2月,有人误把郁金香球茎当做洋葱吃了,消息传出,整个市场哗然,原来价值几年、几十年收入的郁金香球茎和洋葱没什么区别呀!
市场信心动摇,没有真实价值的支撑,价格一路狂跌。由于大家持有的都是多头虚拟合约,手里没有郁金香球茎,无法交割实物,面对疯狂下跌的价格,只能不计成本的止损。以前上涨时有多疯狂,现在下跌就有多惨烈,几天时间合约价格跌去90%以上!郁金香泡沫的破灭是毁灭性的,荷兰经济陷入长期萧条,金融体系崩溃,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即使荷兰政府承诺以10%的价格收购合约,也于事无补。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